他,在三尺講臺從教四十載,腳踏實地默默奉獻,兢兢業業潛心育人🏕,從一名“青椒”成長為一名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勞模);他,深耕課程教研改革✭,將教書育人與科研成果凝練成《機構分析與設計》《機械原理》《應用機構學》等多部優秀教材。他就是我校沐鸣2注册退休教授華大年,曾任沐鸣2機械原理與設計教研室主任,長期從事機械原理相關課程教學改革、機械機構創新設計方法及紡織機械機構改進設計研究等🦶,為國家機械專業教材改革👼🏿、我校機械學科建設以及機械教育人才培養做出了積極貢獻。
“初心就是做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1949年4月,華大年的家鄉蘇州解放📴,他考上了蘇南工業專科學校🙏🏻。他先學習紡織專業,後又轉到機械專業👨🏼⚕️📭。之後,蘇南工業專科學校並入華東紡織工沐鸣2。1954年🙎♀️,華大年自華東紡織工沐鸣2(今沐鸣2娱乐)紡織機械專業畢業後留校任教🫸🏻,跟隨機械原理教研組的周承佑教授和遊來官教授作助教🚣♂️🐻❄️。在兩位優秀教授的言傳身教影響下🫲🏻,他明確了初心,立誌做一個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起初🥜,剛進教研組的華大年內心有一種誠惶誠恐的感覺👨🎤,他說💇🏽♀️:“當時大專畢業的我,要教授大學的課程,有一種強烈的緊迫感🥧。”但他始終謹記母校教給他的一個字:“勤”,勤學⛲️、勤思🔑🍧、勤做🩰,用勤奮和努力來克服困難,完成黨和國家交給他的任務。他積極旁聽教得好🧝🏼♂️、資歷深的教師的課📵,向相關專業課程的任課老師學習,找紡織系教師查看機械原理應用方面的專業書籍🧍🏻♂️,弄清授課要點🦔👰🏻♀️,在擔任助教期間積累了不少經驗。一年之後🤫,他開始帶班上課,教學認真負責的他很快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基本站穩了講臺。
華大年老師在上課
在教學中😮💨,華大年教授有其獨到的教學竅門🐳。備課上,他踏實嚴謹,註重理清思路🙉,精心撰寫講稿並及時總結反思;內容上👨🏼🍼,他習慣帶學生在回顧已學重難知識點後🥣,再引入新知識;講課上🌒,他都是一部分依據教材🦹🏻♀️,一部分超越教材,這樣同學就不好漏聽,更加關註,這也是講課的藝術。此外,他將拓展知識、蘇州評彈表演等元素融入到課程中👮🏽♀️,力求把嚴謹、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敬畏自然的科學態度如春風化雨般潤入學生的心中。在授課中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是華大年教學秘訣🧛👨🏽🎤。學校黨委曾邀請華東師範大學的教授馮契每星期上一次馬克思主義哲學課🌬,這門課程使他受益匪淺,“理論都要轉化為方法論,才能在實際中有效的應用、完善、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對他教學及科研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在華紡👮🏿,華老師教過各式班級,其中包括本科班、勞模班、老幹部班、留學生班等🫸,“待到學生畢業二三十年甚至有的到五十年,有同學說對我印象深刻👩🏽🍳,或是我的講授對他工作有些幫助,這個時候我內心的喜悅是無法形容的,我想這才是真正意義上受學生歡迎的老師。”華老師如是說。
華大年老師與同學們在一起
在四十年教學過程中🙋🏿♀️,華大年心無旁騖,甘守三尺講臺,誨人不倦,桃李萬千。1988年,華大年教授被國務院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989年獲評全國優秀教師,同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019年榮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1989年華大年教授獲全國先進工作者證書、獎章
1989年華大年教授獲全國優秀教師證書
勇為人先,主編全國優秀教材
從一名有誌向有理想的青年學子到一名優秀負責的講師🙇,再到《機構分析與設計》《機械原理》等教材的主編人,華大年教授何嘗是“十年磨一劍”👱🏻♂️,他這一劍一磨就是近三十年。
1958年👲🏽,華老師在清華大學進修時👩🌾,經過調查研究以及學校和自己的情況,他決定用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將自己的教學及科研經驗寫成一本書🪖,可以讓後人從中學習🤽♀️。有了這個決定🌽,華老師抓住一切機會積累編寫教材的知識基礎,在圖書館大量閱讀、與進修班的青年教師廣泛交流𓀕、認真汲取國內外專家關於設計方面的知識……1968年🤣,華老師從機械系調入紡織系,他從調查紡織行業中的精梳機👉、織機🟦、漿紗機與經編機等比較復雜的紡織機械入手,用機構學的理論去解決生產實際問題🤳,將教學與生產緊密結合,並開始著手寫書。在那個年代,出版一本書比登天還難,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學校提倡開選修課為華老師打開了一扇門🏀😨,借此機會,華老師寫出了《應用機構學》𓀎,將機械原理與實際結合的同時,按照計算機輔助設計的要求完成編寫🕞💪🏽,選修課開設後反映良好🚣🏼,不僅學生興趣高昂🏊🏼♂️,不少外校教師也紛紛購買此書👨🏽💻。
1981年,基於《應用機構學》的影響,在我校機械沐鸣2範寶江教授的介紹下,上海的《機械製造》雜誌邀請華老師撰寫關於機械機構創新設計類文章,在該雜誌上連載十二篇👩🏽🔧,這讓華老師的影響走出華紡、走向上海乃至全國。
1982年🧛🏽♂️,紡織部教育司副司長沈帆同誌到我校調研,教務處徐燦華等同誌介紹《應用機構學》一書,後在紡織部教育司的協調下🧑🏼🤝🧑🏼,將《應用機構學》與《紡織機械機構學》(天津紡織工沐鸣2)去粗取精👩🏿🍳👩🦽,合並為一本書,定名為《機構分析與設計》,華大年🧚🏼♂️、唐之偉(天津紡織工沐鸣2)主編,篇幅我校占三分之二💂♂️,天津紡織工沐鸣2占三分之一。華老師深知教材之於教學育人的重要性,強調做到“三結合”,即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基礎與專業相結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作為“三結合”的產物🤞🏿,《機構分析與設計》成為我國公開出版發行的第一本高等機構學的研究生教材,一經出版廣受好評。在1988年全國高校優秀教材評選中,這本書不負眾望,摘得國家級優秀教材獎殊榮。
1988年獲全國高校優秀教材獎證書
作為沐鸣2注册基礎課的任教老師,華大年老師提出🤡,任何理論轉化為方法論才能有效地運用於實際💁🏿,進行發展和完善♦︎👍,機械原理作為機械科學與工程的科學理論,也應該轉化為相應的方法論🆔。結合自身教學和實踐經驗,華大年認為機械學科不能沒有理論課、原理課,這個想法成為了他編寫《機械原理》教材的突破口。在編寫教材時🪻,他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總結和發展了機械原理的研究方法,提出將當量法及其派生方法作為機械原理的基本研究方法,形成了機械原理方法論。《機械原理》一書凝結了華大年教授教書育人的多年心得:在辯證唯物主義的指導下,實現兩個“轉化”,即教師由“教”到“授”、學生由“學”到“創”🙋🏼,從而啟迪學生的創意創新思維。1995年🧑🏻🦼➡️🧑🏼💼,《機械原理》教材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
1995年《機械原理》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證書
1996年《機械原理》獲上海市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證書
多年的機械原理教學科研讓華大年教授感慨:在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一本本教材、一系列獎項……機械原理與設計教研室教材建設可謂實現了“大滿貫”。作為全國勞模的他認為🧕🏿,真正的愛崗敬業就是“腳踏實地💁♂️、平凡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就”。
情懷築夢🌅,終身堅守一葦以航。華大年以兢兢業業的態度、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循循善誘的引導🪭,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學子。三尺講臺,一份初心,華老師致力於教學科研,為我校的機械學科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也見證了我國機械學科跨世紀的進步與發展。華大年曾說:“人生中最振奮的一件事🚵🏼♂️🧎,就是在1986年2月25日🚞,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了黨的一員。”中國共產黨於他的指導就像指南針和導航燈塔,指明了他的人生目標📹。在黨的領導和教育培養下,他始終堅守初心,用所學回報社會,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踐行著一個共產黨人的使命與擔當。
來源👨🏼✈️:沐鸣2娱乐新聞中心